自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團定遠縣委始終堅持黨管青年原則,牢牢把握共青團改革正確方向,圍繞“強三性、去四化”目標,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團員青年在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定遠建設中貢獻青春力量,不斷推動定遠共青團事業取得新氣象。
堅持黨建引領,添團員青年“篤實之氣”。該縣堅持縣級團委選優、鄉鎮團委配強、村級團組織換新的總體思路,突出政治標準,一體化推進縣、鄉、村三級團干部配備。同時,制定出臺關于選配鄉鎮團委掛職、兼職團干部的實施方案,從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返鄉(在鄉)大學生中選配掛兼職團干部。針對村(社區)“兩委”干部年齡偏大等現象,該縣創新實施“曲陽雁歸”工程,共吸納170名大學生(含退役軍人)到村工作。分別擔任村級團組織負責人、委員等職務,初步探索出村級團組織選人的新路徑。此外,為充分發揮隊伍活力,增添團員干部能力,積極動員大家把握工作時間、優化業余時間、利用碎片化時間,不斷增強自身政治修養、業務能力、開闊眼界。
考評推相結合,添團員青年“知行之氣”。根據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有關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在全縣學校試點開展“雙積雙評雙推”團員發展工作,嚴把入口關,結合量化標準、分數累積、民主評議、民主推薦等多種方式,逐步構建起團員發展的完整工作體系。同時,建立月通報制度,每月對基層團組織推優入黨情況進行公示通報,將月通報結果納入團干部月評考核和年度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夯實青年人才服務平臺,通過“一周一課”和現場辦公,讓團員干部到團委機關學習理論、鍛煉實踐,熟悉掌握團務工作,做到知行合一。通過智慧團建、青年大學習、團校團課等平臺,多元化學習方式,培養學習型隊伍,以先進政治理論武裝頭腦,修身立德,不斷規范自身行為,進一步提升自我修養和個人水平。
創新工作模式,添團員青年“鄉土之氣”。該縣秉承“將人才服務觸角向基層一線延伸”的理念,讓團員青年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當好基層服務的“連心橋”。實行“1+3+N”工作模式,即以共青團組織為主導,由團員、鄉村青年、志愿者為主體,推動鄉村團組織成為志愿服務、濟困助學、崗位建功等領域載體。深化團屬服務項目,建設縣、鄉、村三級“青年之家”和團代表聯絡站,進一步延伸基層團組織陣地觸角,常態化開展思想引領類等服務項目。全縣各類“青年之家”開展活動超100余場,服務青少年超過2300人次。構建青年社群微信塔群,直接聯系團員青年約1萬名,通過“塔群”擴大青年鏈接網絡,動員更多團員青年參與到鄉村振興。團員青年們將工作激情融入實踐中,以近鄰黨建、基層工作典型經驗、日常工作亮點等為素材,說好基層“故事”、寫好基層“文章”,發揚不怕苦不怕累、能擔當能作為的精神,把握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助力家鄉振興。(武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